•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
  • 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這五年)上?;罨鞘袣v史文脈 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2022年06月20日 1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朱鹮》是近年來上海歌舞團打造的兩部現象級舞劇?!∶衩松虾J形﹫D

      中新網上海6月20日電 題:上?;罨鞘袣v史文脈 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中新網記者 許婧

      上海因獨特的地理、歷史和文脈產生了獨特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紅色文化為代表的城市文化。過去的五年,上海緊緊錨定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在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中不斷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著力打造城市軟實力。

      作為黨的誕生地和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上海城市文化吐故納新,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基本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基本建成,城市文化設施空間布局優化均衡,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做強“碼頭”:文化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人們都說上海是“文化大碼頭”,近年來,胸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上海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世界,積極發揮“碼頭”集聚效應,讓更多人近悅遠來,也助力申城逐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優秀文化發展的“大本營”。

      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電視節、上海時裝周、上海書展....。。上海文化品牌活動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各自領域從業者頗為看重的大平臺,紛紛將首發、首演、首映、首展“??俊庇诖?。

      去年的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即使面對疫情挑戰,依然交出了世界首映73部、國際首映42部、亞洲首映89部、中國首映99部的答卷。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首發首演的音樂舞蹈新作多達40多部,新人新作展示項目占比首次接近50%。

      這些亮眼的數據一方面說明上海的文化市場更為開放,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全球文化行業對上海市場的重視,更體現了對這座城市的信任。

      常常吸引全國各地年輕人慕名而來的漢口路650號亞洲大廈距離外灘不遠,這幢21層高的寫字樓,近年進駐了16家不同類型的演藝空間,2020年8月以來演出2500場,觀眾27萬人次。

      2018年以來,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周邊1.5平方公里區域及外灘、創意碼頭、世博濱江、新天地、復興路,“一中心、五集群”的“演藝大世界”格局漸成規模。在今年初發布的數據中,按照名家名團、首演首發和市場口碑標準,上海全年“演出月歷”里,演藝大世界區域內的演出占比約70%,儼然已成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

      善于吸引與集聚人才,也是上海作為“文化大碼頭”的一大特色。5年前,上海提出了“文教結合提升專項行動”,并開展了“文化名家選拔推薦”“青年文藝英才培養計劃”等重點工作。隨著越來越多的文化名家、大家扎根上海,上海的文化底蘊也愈發厚實。

      上海的城市文化不僅構筑著城市吸引力,也讓年輕人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

      2017年來滬觀演后,蘇州小伙張旭辰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登臺演藝大世界?!吧虾W詈玫牡胤?,就是給予新人豐富的機會和平等亮相的舞臺”。

    《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朱鹮》是近年來上海歌舞團打造的兩部現象級舞劇?!∶衩松虾J形﹫D

      激活“源頭”:原創文化精品加速迸發

      上海是全國文藝重鎮,是文化“碼頭”,也要做文化“源頭”。近年來,上海在引進國際一流展演資源的同時,文化“源頭”一直活水不斷,文藝院團在精品力作的創作上下更大功夫,叫好又叫座的原創文化精品層出不窮。

      從《永不消逝的電波》選段《晨光曲》到飄逸靈動的《朱鹮》,再到高難海派雜技劇《戰上?!菲瑪唷敦S碑》,“上海出品”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驚艷全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打造的原創舞臺劇《浪潮》、音樂劇《烽火家書》好評不斷。文化“爆款”背后,其實是上海原創力的迸發。

      去年,上海舉辦營業性演出近4萬場,場次規模與2019年疫情前基本持平。眼下,上海各家院團和演藝機構都在埋頭打磨原創精品,為演出市場重啟積蓄力量。

      在上海,跨界、碰撞、融合而創造出新的文化內容源源不斷。蘭心大戲院旁,2020年12月開業的朵云書院·戲劇店書店不僅舉辦講座、讀者見面會,還上演“不插電”音樂會、戲劇工作坊。書店一層擺著“演藝大世界”售票機,市民可以在這里瀏覽劇目,購買補貼票。

      上海文化“新基建”也進入了發力關鍵時期。毗鄰東方明珠、面向黃浦江,去年7月開館的浦東美術館占據了寸土寸金的小陸家嘴地區最后一塊土地。

      正在建造中的上海大歌劇院、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等眾多世界頂級文化場館,未來將拓展上海文化版圖,讓文化高地更具世界影響力。

      建設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全球影視創制中心、打造亞洲演藝之都、全球電競之都,諸多文化發展的新愿景、新目標,悄然提升著上海的城市文化軟實力,也將是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最直觀的體現。

      勇立“潮頭”:激發活力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蘊藏著大量與黨的誕生和成長息息相關的紅色記憶,紅色基因早已融入上海城市血脈。

      “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根基,海派文化是近代上海對于江南文化的熔鑄與升華,而紅色文化則是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基礎上滋生、發展起來的上海文化基因?!鄙虾I缈圃貉芯繂T、上海文史館館員熊月之說。

      2016年,上海全面啟動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著力打造建黨歷史資源高地、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建黨故事傳播高地。

      在上海,年輕人讀“黨的誕生地”圖書成為一股潮流,上海文學界也啟動了紅色起點、紅色足跡等一系列重大創作項目。

      紅色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三年演出400場,足跡遍布全國40余座城市,并創新打造了“駐場+巡演”雙線并進的演藝新模式,成為上海向各地觀眾講述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標桿范例。

      “當我們用守正創新的舞臺審美,賦予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故事一種新的藝術樣式,年輕觀眾不僅愿意接受,并且能產生巨大共鳴?!憋椦荨疤m芬”的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朱潔靜說。

      在全力擦亮“上海文化”品牌的路上,上海也一直勇立改革潮頭,不斷激活城市公共空間文化活力。上海市民家門口的文化生活也越過越精彩。

      2019年底,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去年3月,曾被熱情市民“秒光”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開班,除本部外,新增靜安、徐匯、長寧、虹口四個區分校,46門課程包含漢服舞、相聲等小眾課程。下半年,又有5個區開設分校。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當下的上海,文化生活多彩,文化競爭力強勁,文化標識度彰顯,上海用實踐證明,城市歷史文脈是活著的,與當下的城市生活產生關聯,給予未來發展以文化滋養。(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  

    5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麻豆AV天堂一区二区香蕉,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人与嘼交AV免费

  •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