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
  • 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東西問丨查清華:唐詩對“漢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響?
    2023年11月20日 16: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11月19日電 題:唐詩對“漢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響?

      ——專訪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查清華

      中新社記者 許婧

      唐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在東亞,唐詩廣泛傳播。東亞各國對唐詩的閱讀、欣賞、品評、模仿,催生大量相關文獻。

      唐詩及相關文獻在東亞各國的傳播與整理情況如何?唐詩如何推動東亞文化交流?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查清華教授。

      現將訪談實錄摘錄如下:

      中新社記者:唐詩學研究近年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查清華:唐詩研究向來是古典文學領域里的熱門。將唐詩研究定位為“唐詩學”,同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里的“詩經學”“楚辭學”一樣,將其視為一項專門學問,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古典文學家陳伯海,他提出“唐詩學是關于唐詩創作、傳播和接受的學問”。陳伯海的依據是,唐以后的歷代文人學者從未將“唐詩”簡單看作唐朝人寫的詩。在他們看來,“唐詩”代表著一種民族傳統,是詩歌藝術的典范,當永為后世學習效法。

      2016年,陳伯海主編的“唐詩學書系”8種17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次性推出,從目錄學、史料學和理論研究三方面奠基唐詩學的基礎工程。

      經幾代學人數十年努力,唐詩學研究在國內外積累了豐厚成果,產生一定學術影響;而以立足東亞為特色,重新審視唐詩在東亞各國的深入影響,仍具較大拓展空間與發展潛力。2023年9月,東亞唐詩學研究會在上海成立,將廣泛團結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一起推進唐詩學與東亞文明研究。

    2023年9月,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藝晚會上的情景演繹《雅集》,講述了李白、杜甫、高適、王維、孟浩然,因為一幅1300多年后的畫相聚在一起的故事。易海菲 攝
    2023年9月,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藝晚會上的情景演繹《雅集》,講述了李白、杜甫、高適、王維、孟浩然,因為一幅1300多年后的畫相聚在一起的故事。易海菲 攝

      中新社記者:唐詩在東亞經歷了怎樣的傳播歷程?

      查清華:唐以后千余年來,編選、賞讀、評論和仿作唐詩的經驗及其成果浩如煙海,僅中國的相關書籍,陳伯海、朱易安的《唐詩書目總錄》就載錄四千多種,其載錄的版本信息,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唐詩的傳播歷程。

      在日本,藤原佐世在九世紀敕編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即已收錄唐太宗、王勃、王維、李白、白居易等十幾位唐人的詩集。日本大典禪師《全唐詩逸序》曾描述唐詩東傳盛況,當時的遣唐使、留學生與詩人墨客靠心記、筆錄等方式,紛紛將唐詩傳入日本。八世紀末九世紀初,杜詩也已東傳日本。此后歷代唐詩選本相繼傳入,如宋代《唐三體詩》、元代《瀛奎律髓》、明代《唐詩選》、清代《唐宋詩醇》等,都對日本文壇產生巨大影響。

      為讓更廣泛的人群能閱讀和欣賞唐詩、學習漢詩創作,日本和朝鮮半島學界對傳入的唐詩典籍進行本土化和普及化。如朝鮮成宗曾命柳允謙等注譯杜詩,撰成《分類杜工部詩諺解》;日本學者服元喬就明代李攀龍的《唐詩選》撰成《唐詩選國字解》,對唐詩進行翻譯和解說;又如日本圍繞李攀龍《唐詩選》,有《唐詩選墨本》《唐詩選字引》《唐詩選畫本》《篆書唐詩選》等多種形態的讀物刊行,加速和擴大了唐詩的傳播。

    2022年11月,“唐詩之路中日藝術家作品特展”在浙江杭州舉行。王剛 攝
    2022年11月,“唐詩之路中日藝術家作品特展”在浙江杭州舉行。王剛 攝 

      中新社記者:該如何看待唐詩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查清華:眾所周知,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曾領先世界,唐代文明獨領風騷。唐詩既是世界文明的藝術瑰寶,又是強盛時代的文化象征。唐詩作為一種審美范式、詩學傳統、文化象征,深刻影響著東亞各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走向。

      在“漢文化圈”國家,唐詩一直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像《唐詩兒訓》《唐詩解頤》這類唐詩選本,實為蒙學教材,編撰宗旨在提升國民素養。

      唐詩也是精英階層的學習范本。日本天皇對唐人文集的珍視和推揚,朝鮮王室屢屢編選唐詩選本,實際上都在搖旗樹幟,引領本國文學創作發展。文壇精英也以唐詩為準,甚至社會救弊良方,如日本江戶時期廣瀨淡窗針對當時詩人趣味低俗,提議體味唐人的溫腴,讓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王孟韋柳的清微淡遠等浸潤心靈。

      所以人們經??吹?,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唐代以后的詩文集中,唐詩的影跡或明或暗、隨處可見。如日本最早整理校訂《唐詩選》的服元喬,不僅仿初唐七言歌行創作《明月篇效初唐體》,且詩中多襲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語詞。在古代詩話里,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文人用唐代大詩人的姓名來比附贊美當世詩人的藝術成就,比比皆是。

      唐詩在東亞的傳播,是東亞各國之間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生動體現,影響到東亞各民族傳統的承繼和新變,推動了東亞的文明進程。

    2023年9月,觀眾在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參觀“唐韻沓來——蘇州博物館藏唐詩古籍特展”。王建康 攝
    2023年9月,觀眾在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館參觀“唐韻沓來——蘇州博物館藏唐詩古籍特展”。王建康 攝

      中新社記者:唐詩傳入東亞的日本和朝鮮半島后,給東亞各國的詩歌帶來了哪些影響?

      查清華:唐詩審美特點的呈現和典范意義的形成是一個動態歷史過程。自唐而后,東亞多國學唐、崇唐的風氣長盛不衰,唐詩以各種形式廣泛傳播,人們對唐詩性能和意義的認識在不斷豐富變化。比如唐宋詩風格之辨和優劣之爭,以及由此展開的諸多話題從未消歇。這不僅擴大和深化了唐詩既有傳統,顯示出唐詩的豐富內涵和巨大魅力,亦匯聚了讀者豐富的審美經驗,傳遞著不同國籍、不同時代的文化信息。

      在古代日本和朝鮮半島,自唐詩傳入后,漢詩創作主要是學習唐詩,間也學《文選》詩或宋詩。為指導漢詩創作,日本有不少如《唐詩礎》《唐詩府》《唐詩格》《唐詩材》等提供詩料、字韻和模仿格式的書籍問世。而對唐詩的范型選擇往往受學術思潮影響,如江村北海在其詩話里所舉大概,日本平安朝主要學白居易,五山僧林詩人多師法晚唐,江戶詩人先是學杜甫、韓愈,后則學盛唐詩人。又如朝鮮半島古代詩人依據自己的審美標準,選取不同唐詩作為學習范式,或為經典作品,或為典范詩人;而當漢詩創作出現偏差時,人們也往往引唐詩以矯時弊。朝鮮時期李睟光就指出近世之弊在用典太多,幾近剽竊,于是他建議學唐詩以救弊。

    2023年4月,2023年中外舞臺藝術精品海南展演大劇——舞劇《李白》在海南省??谑猩涎?。駱云飛 攝
    2023年4月,2023年中外舞臺藝術精品海南展演大劇——舞劇《李白》在海南省??谑猩涎?。駱云飛 攝

      中新社記者:您歷時數年主持編撰的《東亞唐詩選本叢刊》今年付梓出版第一輯,這套書收入日本江戶、明治時代學者注解評釋的唐詩選本12種,叢書出版有何意義?

      查清華:唐詩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東亞古代日本、朝鮮半島的唐詩接受,主要涉及輯校、編選、注釋、評論、翻譯與創作等形式,蘊藏著豐富的唐詩學資源,東亞唐詩學研究即由此展開。其中日本、朝鮮半島文人編選、注釋、評論、翻譯唐詩的著作,經搜集整理,收入《東亞唐詩選本叢刊》。第一輯10冊,選入日本學者注解評釋的唐詩選本12種。整理出版的各選本顯示了清晰的理論脈絡和學術統緒,具有較高文獻價值,將為唐詩研究注入新活力。諸書編撰者均為日本精研漢學的著名儒學家和詩人,他們不僅學殖深厚、創作經驗豐富,還有異域文化視野,使得這些選本具有獨特的詩學批評和文學理論價值,從而拓展了唐詩的美學蘊涵和文化意義。

      本叢書整理出版,既是對唐詩影響下的古代東亞文明建設成果的集成展示,也是立足當下回顧東亞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

    《東亞唐詩選本叢刊》第一輯。受訪者供圖
    《東亞唐詩選本叢刊》第一輯。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東亞多國對唐詩的興趣,對“漢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響?是否能促進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查清華:“東亞”既是一個地域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自漢代起,中華文化陸續傳播到周邊國家,自然形成了一個“漢文化圈”。這是東亞各國人民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歷史結果。唐詩的傳入和普及,無疑強化了漢文化圈的屬性。因此研究東亞唐詩學,既要關注漢文化圈國家接受唐詩的共同傳統屬性,也要注意分辨不同國家的文化個性對豐富唐詩意義的獨特貢獻。

      如前所述,由于唐詩以各種形式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等廣泛傳播,甚至被當作培養國民素養的教材和文士創作漢詩的典范,導致東亞各國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或在創作時有意模仿,唐詩的形和神早已融入其本土文化建構的血脈之中,如鹽入水,難以分清,更難以剝離。

    2017年3月,安徽合肥,小朋友在閱讀唐詩三百首。韓蘇原 攝
    2017年3月,安徽合肥,小朋友在閱讀唐詩三百首。韓蘇原 攝

      唐詩作為“漢文化”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閃耀著東亞文明的光芒。東亞古代各國在唐詩的影響下,有著相似的人文底蘊、文化氛圍和閱讀經驗,自然也就會帶來相較西方更為相近的情感體驗與表達方式,這就為東亞各國間的文化理解提供了堅實土壤,為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詩意的橋梁。這也是時至今日唐詩依然在日韓各國廣受歡迎的緣由。我們期待唐詩的歷史溫度和文明力量能進一步激發東亞各國人民的情感共鳴,從而推進東亞命運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查清華
    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主任查清華

      查清華,博士,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唐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兼任東亞唐詩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唐詩學、古典文獻學、江南文化與文學研究,先后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社科項目,發表論文數十篇,著作多部。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麻豆AV天堂一区二区香蕉,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人与嘼交AV免费

  •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