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
  • 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中新健康 | 中國專家最新研究揭示腸菌移植療法成敗關鍵 助力提升療效
    2024年02月28日 14: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2月27日電(記者 陳靜)腸道菌群被稱為人體的“隱藏器官”。近年來,通過腸菌移植(FMT)治療相關疾病的臨床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墒侨杂胁糠只颊咝Ч患?,原因何在?

      記者27日獲悉,上海的醫學專家團隊利用物種基因組分箱(SGB)技術展開了研究,并發現腸菌移植供體與受體菌群亞種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可能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關鍵。這意味著供體與受體“菌型”匹配度越高,腸菌移植療效越好。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下稱:上海十院)秦環龍、許謙、李寧/陳啟儀團隊獲得的這個研究成果刊載于最新一期的《細胞》子刊《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Microbe)上。

      據介紹,FMT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作“器官移植”。臨床統計數據顯示,FMT后菌株的“定植率”在50%—80%,也就是說,最多只有八成患者移植的群菌能夠在腸道中存活并“定居”,從而發揮治療作用,其余兩成甚至更多的患者,移植的群菌只是匆匆過客。這一現象在醫學上稱為“定植拮抗”。

      如何提升FMT療法的成功率?秦環龍、許謙、李寧/陳啟儀團隊研究發現,FMT后菌群的定植表現出“遠交近攻”的特點,即供體與受體之間菌群亞種的親緣關系越遠,定植拮抗的程度就越弱;親緣關系越近,拮抗作用越強。研究團隊方面解釋,這可能與不同菌群亞種對生態位點(棲息地、食物來源等)的爭奪有關,親緣關系越近,對生態位點的爭奪就越激烈,移植后的定植率也就越低。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不僅是兒童自閉癥譜系障礙,在便秘、腹瀉、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病、抑郁癥等其他疾病的FMT治療中,也存在“腸型匹配度”的問題。該項研究為提升FMT的療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獲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和國家衛健委項目資助。

      據悉,上海十院研究團隊從2012年起就著手FMT治療探索,率先提出FMT療法的響應規律,目前已累計治療20000余例患者, 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于《柳葉刀-胃腸病學與肝臟病學》《胃腸病學》《科學通報(英文版)》等國際著名期刊。該院還建立了相關數據庫,收錄了數千例患者FMT治療前后的臨床特征和腸道菌群微生物組學測序數據,以及近萬例健康人群和各類疾病人群的腸道菌群數據。通過最新的宏基因組學分箱算法,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建立18種疾病的腸道菌群分類模型。 (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麻豆AV天堂一区二区香蕉,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人与嘼交AV免费

  •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