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
  • 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中新健康丨中國專家牽頭制定國際臨床指南 填補“拇外翻微創治療”領域空白
    2024年03月15日 09: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3月13日電 (陳靜 顧卓敏)拇外翻是臨床上常見的足部疾病。目前,治療拇外翻的主流方式是手術治療。

      記者13日獲悉,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下稱: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主任醫師馬昕教授牽頭,施忠民教授團隊聯合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美國和新加坡等10家醫院的足踝外科專家學者共同修訂、編纂了相關國際臨床指南,并在骨科權威雜志、華裔骨科學會(CSOS)和國際華人骨研學會(ICMRS)的官方期刊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上發表,填補了國際醫學界拇外翻微創治療領域一項空白。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足踝外科主任醫師施忠民介紹,一般來說,如果人的足部拇外翻角度超過15度,結合臨床表現就可以判定是拇外翻。當下,除了伴有明顯疼痛影響生活外,美觀也成為越來越多患者前來就診的原因之一。據了解,手術帶來的效果是直觀的,但患者往往由于畏懼“大手術”而心生抗拒。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拇外翻微創手術(MIS)因切口小、皮膚美觀、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少等諸多優勢備受患者青睞。據介紹,第三代微創拇外翻手術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微創截骨內固定,以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目前在臨床上得到逐漸推廣和應用。當日,記者從上海六院獲悉,該院足踝外科團隊致力于應用和推廣第三代微創拇外翻手術技術,此前已在《中國骨傷》雜志上以專家共識形式發表了相關臨床經驗。

      施忠民直言,該技術要求手術醫生對相關解剖結構有深刻理解。在熟練掌握開放手術技術的基礎上,醫生需經過專業培訓、持續練習和總結,才能熟練運用該技術,最大程度地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如:術后關節僵硬、神經損傷和轉移性跖痛等。

      馬昕教授對記者介紹,拇外翻手術并非簡單的美容手術。醫生需要從病理生理和生物力學角度上恢復患者的前足功能,因此要在術前詳細評估患者病理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拇外翻,醫生要秉承分型分治的治療理念。馬昕教授強調,醫生要通過制定個性化、持續性的鎮痛治療方案,盡力保證患者從做手術到可以下床活動全過程的“無痛化”。他認為,這有助于術后的功能鍛煉與早期康復,對于維持矯形、避免發生關節僵硬等并發癥至關重要。

      據悉,經過修訂發表的相關國際臨床指南針對第三代微創手術治療拇外翻的適應癥、禁忌癥、手術技術和術后管理等提出標準化建議,努力幫助醫生最大限度減少患者并發癥,提高手術成功率。(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麻豆AV天堂一区二区香蕉,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人与嘼交AV免费

  •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