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
  • 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中國專家創新研究:物聯網賦能慢阻肺患者管理進入精準智慧醫療新階段
    2024年03月21日 13: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3月20日電(記者 陳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颊咧腥敉瑫r患有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病情更易反復發作,需要頻繁住院治療,且病死率較高。

      記者20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開展研究,創新將物聯網醫學應用于使用家庭無創通氣患者的居家疾病管理中,通過構建物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實現了對患者相關參數的遠程監測。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的白春學、宋元林教授聯袂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共同獲得的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柳葉刀》子刊《電子臨床醫學》(《eClinicalMedicine》)上。

      中國專家的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柳葉刀》子刊《電子臨床醫學》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供圖
    中國專家的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柳葉刀》子刊《電子臨床醫學》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供圖

      在這項隨機對照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員率先應用物聯網技術,對使用家庭無創通氣的慢性阻塞性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管理后展開分析。結果提示,經過1年的干預管理后,相比常規無創通氣患者,物聯網無創通氣管理組患者在身體功能、呼吸癥狀、伴隨癥狀和睡眠狀況等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有所改善。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物聯網組較常規組患者1年內急性加重再入院時間延長;物聯網組患者的急性加重再入院率為34.3%,相比常規組的56.0%低了21.7%。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對于慢性穩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癥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推薦使用家庭無創通氣進行治療,但在如何實施恰當的隨訪、遠程監測及院外延續性管理等方面,是醫學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遠程物聯網呼吸慢病數據管理平臺。該平臺不僅集成了患者的病情信息、每日呼吸機使用數據以及隨訪情況等關鍵信息,而且實現了數據的實時更新、自動分析處理,生成報告供醫療管理團隊查閱。

      通過設置預警指標,研究團隊能早期識別潛在風險,并及時進行干預,為患者提供了院外延續性管理。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患者的依從性,還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宋元林教授介紹:當患者在使用家庭無創通氣進行治療時,如果發生治療時長不足、漏氣量過高、呼吸頻率過快等異常情況,醫療管理團隊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數據管理平臺監測到,并快速給予患者相關干預措施。此外,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遇到任何設備技術問題,可以隨時撥打咨詢熱線,由技術服務專員來進行設備的維護和耗材的更換。

      研究團隊方面表示,這一研究成果標志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管理進入了精準智慧醫療的新階段。(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麻豆AV天堂一区二区香蕉,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人与嘼交AV免费

  • <tr id="19nd8"><label id="19nd8"></label></tr>